四、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一)样本设计
(二)确定抽样方法
(三)确定样本规模
(四)得出总体结论
在财务审计中,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一)样本设计阶段: 1. 确定测试目标:明确要验证的财务报表项目或认定。 2. 定义总体:确定要抽样的总体范围,比如应收账款、存货等。 3. 考虑错报的性质和原因:评估错报可能的影响和原因,以便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二)确定抽样方法: 在细节测试中,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 1. 货币单元抽样:适用于金额均匀分布的总体。 2. 传统变量抽样:如比率抽样、差额抽样、单位平均值抽样,适用于金额不均匀分布的总体。 3. 属性抽样:关注的是特征是否存在,而非金额大小。
(三)确定样本规模: 1. 影响因素:可容忍错报、预期错报、总体金额、总体变异性等。 2. 查表法:使用预先计算好的表格来确定样本量。 3. 公式法:如使用N*(Zα/2 + Zβ)² * (d1 + d2)² / E²公式,其中N是总体数量,Zα/2和Zβ是标准正态分布的临界值,d1和d2是预计的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的差额,E是预计的总体误差。
(四)得出总体结论: 1. 分析样本结果:计算样本误差率,评估是否超过可容忍误差率。 2. 扩大样本:如果样本误差高,可能需要扩大样本以更准确地估计总体误差。 3. 推断总体:基于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的状况,决定是否调整账户余额或提出审计调整建议。
请注意,审计抽样需要谨慎进行,以确保得出的结论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实际操作中,注册会计师还需要考虑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原则,以及可能影响抽样决策的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