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通常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企业需要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并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来计量损失准备。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计提方法:
-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独考虑的应收款项:如果某项应收款项金额重大,企业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根据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
单项金额不重大但按组合考虑的应收款项:对于不重大但具有相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款项,企业可以采用账龄分析法或其他统计模型来确定计提比例。
-
账龄分析法:根据应收款项的账龄来确定不同的计提比例,例如1年内按5%、1-2年按10%,以此类推。
-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法:当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可能发生减值时,企业可以根据预计未来能收到的现金流量现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来计提坏账准备。
-
对于关联方和非关联方的应收款项,如果信用风险特征显著不同,企业可能需要区别对待,以更准确地反映坏账准备。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风险状况定期评估和调整坏账准备的计提政策,并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需要考虑合并范围内各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是否统一,通常要求母公司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