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入准则中,时段法的定义
新收入准则中,时段法(有时也称为产出法或成本法)用于确认那些在一段时间内履行的履约义务的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年修订)》,时段法适用于以下情况:
- 控制权转移: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在履约期间内以连续的方式逐步转移给客户。
- 产出法衡量:企业能够可靠地计量产出,以反映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进步。
- 收款权利:企业有权在整个合同期间内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即使合同可能允许客户在特定里程碑节点付款。
时段法要求企业根据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取得的进展来确认收入,这通常通过衡量已完成的工作量、时间消耗或成本累积来实现。如果合同中约定的里程碑不能恰当反映履约进度,或者企业无法在整个合同期内就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那么就不应该使用时段法。
在判断是否适用时段法时,企业需要仔细评估合同条款,确保满足上述条件。如果服务的提供是阶段性的,但控制权在每个阶段结束时才转移,那么可能更适合采用时点法(即在达到特定里程碑时确认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