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关联交易相关的审计程序
执行关联交易相关的审计程序,主要目标是确保关联方交易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审计师会遵循以下步骤:
-
关联方识别:通过工商信息和股权结构分析,识别潜在的关联方,包括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关系。
-
交易审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交易包括但不限于购买或销售商品、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租赁等。审计师会检查这些交易的条款、条件、金额和定价政策,以判断是否符合市场公允价值。
-
交易的合理性与公允性:评估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是否符合正常的市场条件,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交易安排。
-
披露的完整性:根据准则要求,企业应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和交易要素,包括交易金额、未结算项目、坏账准备和定价政策等。审计师会确认这些信息是否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
-
内部控制评估:审计师会了解和测试公司的关联方交易识别、记录和披露的内部控制,以评估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
分析程序:通过对比历史数据、行业标准和非关联方交易,分析关联方交易的合理性,识别异常波动或偏离预期的情况。
-
异常交易调查:对重大或异常的关联方交易进行详细调查,以排除潜在的舞弊风险。
-
未披露关联方的识别:警惕通过非关联化处理隐藏的关联方交易,以及互联网环境中的新型关联方关系。
通过这些程序,审计师能够形成对关联方交易的合理保证,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