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如何计提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计算详解
计提所得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应当基于会计利润和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当期所得税是根据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得出的。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末,应比较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计提所得税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计算会计利润:这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利润总额。 2. 进行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符合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考虑如非税前列支的费用、税法允许的扣除项目等差异。 3. 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将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4. 确认递延所得税:基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5. 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加上或减去递延所得税的变动。

最后,将当期所得税费用记入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科目,并相应调整“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的金额。

请注意,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会影响所得税费用的总额,因为它反映了未来期间的税收影响。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应有余额大于或小于账面余额,还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科目,并相应影响所得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