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应收账款审计底稿
在编制应收账款审计底稿时,审计师应遵循以下步骤:
-
获取基础资料:收集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明细账、销售合同、发票、发货单等相关凭证。
-
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整理应收账款的客户名称、欠款金额、账龄、交易日期等信息,确保与总账和财务报表相符。
-
账龄分析:根据应收账款的产生日期,进行账龄划分,分析逾期账款的情况,评估坏账准备的合理性。
-
函证程序:选择重要客户进行函证,确认应收账款余额的准确性。函证应包括客户的确认、余额、未结算的争议或调整。
-
期后收款检查:核实审计报告日后收到的款项,确保已从应收账款中扣除。
-
分析性程序:比较历史趋势,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与行业平均水平或类似公司进行对比,识别异常变化。
-
调查异常项目:对大额或异常应收账款进行调查,可能需要管理层提供额外解释或支持性文件。
-
坏账准备:评估坏账准备的计算方法和计提比例,确认是否符合会计政策,并与实际损失经验相一致。
-
核对销售退回和折扣:确认销售退回和折扣的处理是否恰当,是否已从应收账款中扣除。
-
评估内部控制:审查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包括信用审批、账款催收和核销流程。
-
记录审计程序和发现:在审计底稿中详细记录执行的程序、发现的问题和管理层的解释,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
-
形成审计意见:基于以上工作,确定应收账款科目的审计意见,是否认可其余额和披露。
在整个过程中,审计师应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确保审计程序的充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