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存货工作底稿
在编制存货工作底稿时,审计师应遵循以下步骤:
-
获取基础数据:收集“发出商品”、“生产成本”、“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材料成本差异”、“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的会计记录。
-
核对账面余额:将各存货科目的期初和期末余额过入工作底稿的相应栏位。
-
调整分录:分析当期业务,如发出商品、生产成本的结转、材料成本差异的调整、存货跌价准备的增减等,编制调整分录。
-
存货分类:根据存货的不同类型,如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分别记录其账面价值。
-
存货盘点:参与或监督存货的实物盘点,对比账面记录与实物,处理盘盈盘亏。
-
跌价准备:评估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计算并记录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
披露信息:根据会计准则,准备与存货相关的披露信息,如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情况等。
-
核对调整分录:确保调整分录的借方和贷方合计数相等,且调整后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金额等于期末数。
-
编制报表:根据工作底稿中的数据,编制存货部分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
-
披露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存货的详细信息,如各类存货的账面价值、成本计算方法、跌价准备的依据等。
-
审计结论:基于以上工作,形成关于存货的审计结论,确认其账面价值的合理性。
在整个过程中,审计师应确保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保持专业怀疑态度,确保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