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固定资产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步骤与关键点解析
如何编制固定资产工作底稿

在编制固定资产工作底稿时,审计师应关注以下关键步骤:

  1. 获取基础资料:收集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清单、采购合同、发票、产权证明、折旧政策等资料。

  2. 核对账簿记录:核对固定资产的会计记录,确保与总账和明细账相符。

  3. 固定资产分类:根据资产的性质和用途,将固定资产分类,如房屋建筑、机器设备等。

  4. 验证原始成本:确认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否准确,包括购买价格、运输费、安装费等。

  5. 检查折旧计算:核实折旧政策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如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计算的折旧额是否正确。

  6. 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审查固定资产的新增、处置、报废、改良等交易,确保会计处理恰当。

  7. 固定资产盘点:参与或监督固定资产的实物盘点,对比账面记录与实物,处理盘盈盘亏。

  8. 评估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检查固定资产的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固定资产。

  9.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区分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确认资本化支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

  10. 固定资产的减值:评估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根据资产减值准则进行测试和处理。

  11. 记录审计程序:在工作底稿中详细记录执行的审计程序、发现的问题和管理层的解释。

  12. 形成审计结论:基于以上工作,确定固定资产科目的审计结论,是否认可其账面价值和披露。

在整个过程中,审计师应确保遵循审计准则,保持独立性和专业怀疑态度,以保证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