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零售行业租赁会计准则详解: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
零售行业租赁准则

零售行业的租赁准则主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根据该准则,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1. 融资租赁:在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实质上获得了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因此,承租人需要在租赁开始日确认一项资产(使用权资产)和一项负债(租赁负债)。承租人应按照直线法或其他反映租金支付时间分布的方法将租赁付款额分摊至租赁期间,确认为利息费用和使用权资产的折旧。

  2. 经营租赁:在经营租赁中,承租人不确认使用权资产,而是将租赁付款额在租赁期内按照直线法或其他合理方法分摊,确认为费用。出租人则会在租赁期内确认租金收入。

  3. 识别租赁:判断是否为租赁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租赁合同,并且合同是否使承租人在一定期间内有权使用一项资产并从中获益。

  4. 初始计量:租赁负债以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基础计量,利率通常是承租人的增量借款利率。

  5. 后续计量:租赁负债会随着利息的积累和未来租赁付款额的变化而调整,使用权资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折旧。

  6. 披露要求:承租人和出租人都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租赁的相关信息,包括租赁的性质、金额、期限等。

请注意,租赁的会计处理可能因租赁的具体条款和条件而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