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存货跌价准备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详解
存货跌价计算逻辑是什么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逻辑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中的规定。以下是计算步骤:

  1. 确定成本:首先,确定每项存货或存货类别的成本,这可能是通过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计算得出的。

  2. 估计可变现净值:计算每项存货或存货类别的估计可变现净值,这是存货的预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3. 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每项存货或存货类别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如果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说明存货可能发生减值。

  4. 计提跌价准备:对于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金额等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之差。

  5. 转回跌价准备:如果以前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且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增加,可以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部分或全部跌价准备。

例如,假设某项存货在2×19年末的成本为500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495000元,那么应计提5000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到了2×20年末,如果存货成本降至200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98000元,那么应冲回3000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因为新的可变现净值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小于之前计提的跌价准备。

在会计处理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