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20年1月1日,A公司从企业集团内部以8400万元取得G公司80%的股权,对G公司实施控制,G公司是最终控制方以往直接设立的。当日G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6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400万元,差额由一项固定资产产生。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公允价值为24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无残值。当年G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5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期末A公司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后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A.800
B.3840
C.4000
D.5000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A公司取得G公司80%股权的成本为8400万元,G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6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400万元。由于G公司是A公司企业集团内部的子公司,因此在编制合并报表时,A公司需要将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
首先,确定G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 G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 10400万元 A公司享有的份额 = 10400万元 × 80% = 8320万元
然后,比较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 8400万元 公允价值份额 = 8320万元 差额 = 8400万元 - 8320万元 = 80万元
这80万元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接下来,计算G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中A公司应享有的份额: G公司净利润 = 5000万元 A公司应享有的份额 = 5000万元 × 80% = 4000万元
由于G公司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会产生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这部分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在合并报表中需要进行调整,以消除内部交易的影响。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800万元(2400万元 - 1600万元),在4年的使用年限内每年摊销200万元(800万元 / 4年)。
在2X20年,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值部分应摊销的金额为200万元,这部分应从G公司的净利润中扣除,以调整投资收益: 调整后的投资收益 = A公司应享有的份额 - 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增值的摊销额 调整后的投资收益 = 4000万元 - 200万元 = 3800万元
因此,期末A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后的投资收益为3800万元。
答案:B. 3840(这个答案可能是笔误,应该是3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