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支付的底稿如何做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这些步骤可以体现在会计工作底稿中:
- 授予日:
- 确定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
如果是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根据授予的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同时记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贷方。
-
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 评估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
-
根据最新的公允价值和预计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和相关成本或费用科目。
-
行权日:
- 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结转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增加“实收资本”或“股本”。
-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 在等待期内,根据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并相应记入成本或费用科目。
-
行权时,支付现金,减少“应付职工薪酬”。
-
披露:
-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股份支付相关的详细信息,如授予、行权和失效的权益工具总额,行权价格范围,费用总额等。
在编制工作底稿时,要确保记录每个步骤的计算过程,包括公允价值的确定、成本或费用的分摊以及相关账户的调整。同时,要跟踪股份支付的进展,确保在每个阶段的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