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AI财务准则专家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资产后续会计处理指南
那资产后续如何做账呢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购买日确认了被购买方的资产后,后续的会计处理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于取得的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其后续计量通常如下:

  1. 无形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必要,计提减值准备。

  2. 固定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进行后续计量。固定资产应按预计使用寿命计提折旧,并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

  3. 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商誉在购买日确认后,不进行摊销,而是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如果商誉发生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在案例中提到的2×20年1月,A公司收购B公司的全部资产,这是一个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因此,A公司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B公司的资产,并在后续期间按照上述准则进行摊销、折旧和减值测试。如果B公司的资产在收购后发生了公允价值变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这种变动通常不会立即反映在财务报表中,除非这些资产满足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特定条件,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总结来说,对于收购的资产,后续会计处理主要包括: - 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进行摊销和折旧。 - 定期对所有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必要,计提减值准备。 - 商誉不摊销,但需进行年度减值测试。

请注意,这些处理方式均基于提供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具体国家或地区的会计法规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