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报废是先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报废还是?区别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报废处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
首先,企业需要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果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
当存货实际报废时,企业应当将报废存货的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即成本减去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收入通常指的是残料价值、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等。
因此,存货报废前可能会先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这是因为存货价值下降时,企业需要及时反映这种价值减损,以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而存货的实际报废处理则是后续的步骤,它涉及到将报废存货的账面价值转销,并处理任何相关的处置收入或损失。
这两个步骤的区别在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是对存货未来可能无法完全变现的估计,而报废处理则是实际发生损失时的会计处理,通常发生在存货无法使用或销售时。两者都是为了准确反映存货的价值和企业的经营业绩。